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其他动态

中国首部航运白皮书《交通运输发展报告》独家摘录

浏览次数:1481 发布日期:2013/09/27

来源:中国海事服务网  2013-09-26 17:12:10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分享文章   

9月26日,交通运输部首次就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发布发展报告,即《中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报告》(白皮书)。发展报告的时间跨度是从1978年到2012年,正文共6章,约1.5万字,分别介绍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及在支撑经济贸易发展、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和社会保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突出贡献。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是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应该说,经过30多年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规模和能力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中等城市,普通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了对县级以及县以上行政区的连接和覆盖,农村公路通达几乎所有的乡镇和建制村。中国公路的总里程、港口吞吐能力、内河通航里程、全社会完成的公路客货运量、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等多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

交通运输部编制并发布《中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报告》,目的就是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改革的情况,展示交通运输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交通运输事业的了解和支持,凝聚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广泛共识。

中国海事服务网独家摘录了《中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报告》中有关航运、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相关内容

《中国公路水运交通运输发展报告(1978-2012)》

沿海和内河港口生产泊位31862个,港口码头吞吐能力居世界首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万公里;全社会完成的公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 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居世界第一位。今天,交通运输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力量的一张综合名片。

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港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建成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 功能齐全 河海兼顾 优势互补 配套设施完善 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体系,大型化 深水化专业化水运基础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12年底沿海和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3.2万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886个,分别是1978年的43倍14倍;五万吨级别以上泊位从无到有,达到819个,煤炭 原油铁矿石 集装箱等专业化泊位到997个。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功实施,长江干线航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以两江一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干支直达 通江大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到2012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5万公里,其中51%为等级航道,位居世界第一,三级以上通航里程达9894公里。

水路运输能力长足发展。201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7.8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达30.6亿吨,分别是1978年的38倍51倍,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吞吐量达到亿吨的港口达29个,八个港口进入世界前十港口行列,上海港是世界第一集装箱港口。在世界海运快速发展 全球部分港口能力紧张的状况下,中国港口始终提供高效便捷畅通的服务。长江干线京杭运河成为世界最大运输规模的河流 和运河。中国海运船队总规模近1.2亿载重吨,居世界第四。大型骨干航运企业规模化 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运输船的标准化大型化不断发展,全面淘汰的帆船挂桨机船和水泥质船,2012年全国水上运输船舶大17.9万艘,净载重吨2.28亿吨,平均水平是1978年的7.9倍,运力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水路完成货运量45.9亿吨,货运周转量81708亿吨公里,分别为1978年的9.7倍21.5倍。

安全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甚高频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已经覆盖国家近岸海域和长江干线,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覆盖全国主要港口及重要航道,全国拥有还是救助船舶1200艘,飞机41架溢油应急设备库12座,船舶和飞行基地布局基本形成,初步构建广泛 反应迅速 救助高效的水上安全和应急系统

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实施水运管理体制改革。在1984年港口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上,2001年中国政府启动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将由中央管理的港口和双重领导港口全部交由地方管理,港口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实现政企分开。深化内河航运管理体制改革,长江港航公安实行统一管理,黑龙江航运管理实行政企分开,整体下放,改革了船舶检验管理体制,将由国家船检局与中国船级社分开,理顺中央与地方船检局关系。改革水上安全监管体制,成立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局,界定地方与中央有关水域的管理分工,实行一水一监 一港一监。

三、支撑经济贸易发展

航运发展与对外开放。自中国沿海14个港口城市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港口和航运为外向型经济起飞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目前,中国与世界主要海运国家和地区签订海运协议,国际运输航线和集装箱班轮航线多达数千条,往来100多个国家和1000个多个港口,航运拓展了对外贸易广度和深度。特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海运已成为中国融入全球和外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担90%以上外贸运输量以及97%进铁矿石93%的原油87%的进口煤炭和93%井口粮食的运输任务。沿海地区依托港口优势,建设一批保税港区港口物流园区 出口加工区 临港工业区等有效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最快现代化程度最高地区。上海 天津 大连 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航运国际和区域发展,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海运协定,密切加深通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倡议成立apec港口服务网络,加强港口和相关产业 服务业的经济合作,交流往来,推动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和便利化。

交通运输与吸引投资

中国拥有先进设备的深水集装箱码头,通航条件优良的内河航道,每天有2950万吨货物在世界各个港口装卸,有52万个集装箱通过远洋运往世界各地。三十年来,中国资源要素的国际比例优势充分体现,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货物进口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866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

四、提供安全和社会保障

交通运输与重点货物运输保障。重点物资只要包裹煤炭原油等基本生产生活原料和鲜活农产品。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队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公路水运运输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与大中型运输企业的沟通协调,采取有效措施,有力保障特殊时期煤炭原油粮食的重点物资运输,先后开辟,煤炭公水联运和煤炭公路运输,合理组织协调运输,提高港口煤油等原材料运输效率,推进进口能源 重要原材料运输国轮船队的建设2012年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进口原油 铁矿石达到2.5亿吨7.4亿吨,保障石化钢铁等重要基础工业的稳定发展,北方港口煤炭装船量5.9亿吨,承担了华东华南沿海地区65%左右的煤炭调入运输。内河干线和沿海水运在北煤南运 北粮南运 油矿中转等大宗货物运输中发挥主要作用。

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交通发展与土地岸线资源节约利用。中国港口岸线资源总量不足,通过积极资源节约型港口建设,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作为港口发展的主要规划目标,加强大型化专业码头建设,实施老港区结构调整和码头技术改造,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社会公用码头,稳步提高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率。2012年沿海港口每延米岸线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万吨,是2000年的2.6倍。天津 青岛 日照等主要港口每延米岸线完成吞吐量均高于发达国家港口相应水平。

中国政府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水陆交通以兴内河 优港口 强海运为着力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推进运输装备优化升级,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交通运输安全高效绿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