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2013-08-07 评论()
“如今,国际航运市场进入了新一轮漫长的调整期,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航运发展模式。我们应将航运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并以此为基础,引导航运业朝着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转型。”在日前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航运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如此呼吁。
练好航运文化内功
2008年之前,国际航运市场处于繁荣期,而2008年以后,国际航运形势持续低迷,我国外贸航运需求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航运业发展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步入了转型期。徐祖远认为,航运企业的转型,不仅要在硬件上转型、发展模式上转型,更要在意识上转型、观念上转型,而意识和观念都与航运文化息息相关。航运业的转型注定是一次艰难的自我更新,在转型的阵痛期,以“创新、包容、合作”为核心的航运文化的支撑和引导尤为重要。
徐祖远提出,当前,我们应该将航运文化内化于心,构建航运业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总结以往航运事业优良传统和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具有航运特质、符合航运特点的先进航运文化理念,大力宣传推广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国家富强”的行业使命,“走向海洋,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以及“不惧风险、爱国爱家、渴望创新、开放合作、睦邻友好”的航运精神,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关心航运、关爱航海的良好氛围。
对于航运企业自身来说,应该着力建设航运文化,跟上市场转型的节奏,用成熟的航运文化武装企业、引导企业,从而奠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这要求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将航运文化外化于形,将航运文化价值理念变为员工的具体行为,进而转变为航运业的物质成果,或在物质成果中体现航运精神的价值取向,实现航运文化形神高度统一。
单纯追求规模、单打独斗、单一业务的经营理念已不合时宜,“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应该成为新时期航运企业转型发展的主基调。徐祖远对我国航运业存在的小公司数量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表示忧虑,建议航运企业尽快转变观念,由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过度分散向适度集中转变,形成有规模、有实力的航运企业间有序竞争的态势。他还建议,我国大型国际航运企业应由跨国经营转向跨国公司,由主要承担我国进出口货物向全球承运人转变、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大型码头公司应由区域性垄断经营企业向跨地区国际码头运营商转变。
政府作用不可忽视
要更好地促进航运业转型,光靠航运企业自觉自愿还不够,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将航运文化固化于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徐祖远说,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规划、建设公共平台等方式,将航运业内已提炼出的价值理念和已取得的文化成果用制度固定下来,引导和保障航运业顺利转型。
比如,政府部门要根据世界航运发展趋势和中国航运发展要素特点,明确航运战略性基础和服务业定位,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出台航运相关要素资源长远开发、维护和使用政策,使要素优势转化为航运业发展的支撑力,保持我国航运业发展的长期主动性。政府部门还应该努力筹集资金,完善航运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规模和质量,例如建立与管理相适应的全行业市场信息统计和发布体系,使业内能够便捷、准确地得到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预警信息。
在减少行业同质化竞争、形成良好行业秩序方面,政府部门也可发挥很大的作用。徐祖远建议,政府部门应构建和发展航运业行为规范系统,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制订和完善符合行业理念及行业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把航运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政策制定、行业监管、决策执行和思想教育等各个环节。同时,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逐步消除行业和地方保护,建立培育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诚实守信的航运市场,减少无序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航运资源的效率。